1月2日,国内两大新茶饮品牌古茗、蜜雪冰城先后向港交所递表。奈雪上市之后,茶饮第二股的争夺战在新年之初上演。
蜜雪冰城的“雪王”营销还历历在目,这家茶饮巨头在这几年间将商业版图拓展至全球,在全世界总共开设超过36000家门店,跻身全新的万店巨头。
来自浙江的古茗在广阔的下沉市场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如今在全国15个省份布局超过9000家门店,其供应链搭建和物流配送能力尤为突出。
蜜雪冰城的创始人之一张红甫曾对古茗的供应链表示过认可,他说,茶饮同行中他最佩服喜茶和古茗,喜茶把行业的高度带了起来,而古茗稳扎稳打,供应链优势明显。
虽然同样跑在新茶饮赛道的前列,古茗和蜜雪冰城的定位、发展路径和目标有相似也有不同。
相似的是通过构建供应链和物流体系实现产品的标准化,通过加盟模式快速实现扩张,不同的是品牌的定位、在二三线城市的渗透率以及今后的发展战略。
当蜜雪冰城真正成为中国现制茶饮的“巨无霸”,其面对的对手或许将不再是任何一家现制茶饮品牌,而是广阔零售市场中的饮品巨头。古茗选择在供应链上“卷”出个未来,大部分新茶饮品牌最信任的加盟模式能否支撑它们走得更远?
在新茶饮品牌竞争加剧的如今,克劳锐通过比对两份招股书分析两个品牌的差异与优势,并探讨具有潜力的新茶饮品牌共同的特征与发展前景。
古茗比大多数人想象得更“下沉”,这也是为什么,古茗在招股书中自称为「最大的大众现制茶饮店品牌」。
根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古茗的门店数量达到9001家,年GMV达到192亿元,年增长率达到37%。2023年,古茗在全国八个省份开设门店超500家,实现地域加密策略(单一省份门店超过500家被古茗称为达到“关键规模”)。这八个省份合计贡献了古茗2023年87%的GMV。
古茗的加盟门店大量分布在二线和二线以下的地级市和乡镇,二线及以下的城市门店数达到79%,2023年,古茗在二线及以下城市的门店产生的GMV达到147亿元,占约22%的市场份额。
主做中端价格现制鲜果茶的古茗,率先进入“下沉市场”找到了自己的消费者。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截至2023年9月为止的9个月内,古茗在这八个省份之内实现了超过25%的大众现制茶饮市场份额,在浙江、福建和江西,古茗的市场份额达到45%以上,在全价格带现制茶饮店品牌中的市场份额为行业第一。
抖音博主@李小六爱折腾 在2023年4月发布一条视频,题为《小县城开一家古茗,真的挣钱吗?》,根据博主统计的数据,在周边拥有17.7万人居住的商业地段,古茗门店的一天出杯量(预估)堂食能达到69杯、外卖62杯。评论区中有网友表示,这个数据比较保守,自己周边的古茗到中午基本能够出100多杯。2023年,古茗门店售出现制饮品12亿杯,GMV超过192亿元。
在视频中,蜜雪冰城就开在古茗店铺旁边。蜜雪冰城作为中国最大的现制饮品企业,2023年前9个月出杯量达到58亿,门店销售额约达370亿元。蜜雪冰城在国内开设门店超过32000家,门店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市,约1700个县城、米乐 M63100个乡镇,覆盖所有的县级城市。
蜜雪的大部分产品价格区间在2-8元,卖得最好的单品是柠檬水和甜筒,而古茗的产品定价在12-18元之间,古茗通过定位和价格带的差距避免同蜜雪冰城正面冲突。
相同的是,两家现制茶饮企业都采取加盟模式进行扩张,两家企业的大部分营收都来自于加盟商。截至2021年、2022年和2023年12月31日,加盟店贡献了古茗99.9%的GMV,在9001家的门店中,古茗仅有6家门店为自营。蜜雪冰城的绝大部分收入来自向加盟商贩卖商品和设备,加盟门店比例达到99.8%,仅有0.2%为自营门店。
不像蜜雪冰城拥有绝对的价格带优势,古茗凭什么能够在南方省市的“下沉市场”快速实现扩张?它的差异化优势是什么?
想要拥抱大众,蜜雪冰城和古茗的解法都是通过完善供应链和物流配送体系,来帮助加盟商实现饮品的标准化。
古茗的创始人王云安不止一次地表示过,“仓库建到哪里,门店就开到哪里,以保证原材料的管理是到位的。”门店和供应链之间紧密连接,门店的加密策略确保规模效益,能够分摊冷链的成本,两种战略相结合确保产品原料品质的稳定。古茗搭建的仓库集中在华东、华中、华南地区,并且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数字化系统管理仓储物流。
2012年时,王云安已经开始尝试用自己的车为县城加盟商配送原料等产品。经过数年的资金投入和布局,2023年时,古茗已经搭建了业内最大的冷链供应链,并向97%以上的门店提供“两天一配”的冷链配送服务,在部分门店密集的地区甚至已经实现“一天一配”。根据招股书显示,古茗从仓到店的平均配送成本仅占GMV的约0.9%,根据灼识咨询报告,远低于业内2%的平均水平。
自建的冷链供应链和物流管理,成为了古茗的“护城河”,拉开与其他中端茶饮的差距,这也是达到万店规模的现制饮品企业共同的解法。去年令人印象深刻的茅台x瑞幸联名合作,上线万+杯,背后体现着瑞幸强大的供应链与管理能力。瑞幸没有自建仓库,而是与三家第三方仓储和物流供应商合作,通过人工智能、数字化等技术提升补货和配送效率。
与古茗不同的是,蜜雪冰城更强调深入供应链的上游,即生产茶叶、水果原料和加工设备,通过自建生产基地覆盖各种品类的食材。截至2023年9月30日,蜜雪冰城的年综合产量达到143万吨,覆盖糖、奶、咖、果等全品类食材,实现加盟商饮品60%为自产,根据灼识咨询的报告,为中国现制饮品行业中最高。
完善供应链是现制饮品企业走向大众的共同解法,也已成为行业的共识。茶百道在2023年获得融资后就注重加工基地和供应链基地等上游建设,喜茶、奈雪、茶颜等多家茶饮企业都已开始在上游供应链环节进行投入。
有茶饮品牌负责人向媒体表示,供应链建设和品牌建设是茶饮品牌的核心,供应链建设是基础。相对来说,供应链建设属于后端,大、见效慢,但对未来发展意义重大。目前头部的企业都在自建(供应链),其实是拉高了行业的门槛。
同时他认为,茶饮品牌的低价竞争也在越发考验品牌在供应链效率、议价能力上的综合表现,如果无法经受住考验,品牌竞争力会逐渐削弱,行业可能会向头部集中,马太效应凸显。
古茗已通过强大供应链建设和高复购率、高门店经营利润吸引加盟商,做到在南方多个省市的“下沉市场”立足。但在未来,这个模式是否还能帮助它平稳地进入北方省市和尚未开拓的超一线和一线城市,并在同价格带的喜茶、沪上阿姨、COCO等新茶饮品牌的围攻中赢得一片天地,或许还是一个未知数。
现有的现制茶饮企业,大多都认可加盟模式,喜茶和奈雪也纷纷在近几年开启加盟模式,招募事业合伙人。加盟模式能够帮助品牌利用加盟商的本地经验和资源,以较低的投入实现快速增长。截至2022年12月31日,加盟店占中国现制茶饮连锁店总数的91.8%。
古茗这两年的增长大多来自加盟店在二线及二线以下的城市的快速扩张,今后,古茗也瞄准了这个层级的市场潜力,打算进一步执行区域加密策略,在二至四线城市及乡镇提高渗透率。
古茗能够吸引众多加盟商的原因在于优异的单店GMV以及经营利润。2023年,古茗的单店GMV达到250万元,在四线及以下城市的单店GMV为230万元,加盟店单店的经营利润达到37.6万元,利润率达到20.2%,根据灼识咨询报告,同期中国大众现制茶饮店市场的估计单店经营利润率为10%-15%。
根据派财经数据,以2023年前三季度平均营收和净利润估算,加盟一家古茗平均回本周期在17个月左右,蜜雪的加盟商平均22个月可回本,茶百道和奈雪的回本周期分别为20个月和108个月。
这样的古茗,却在近几年频繁传出食品安全管理问题。2021年的8月和10月,古茗先后因食品保存管理、操作不规范等问题而被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襄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而被点名,2022年2月,“古茗奶茶使用过期原料”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根据《国内奶茶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显示,米乐 M6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奶茶消费维权舆情数据共计31068条,其中古茗相关舆情占比为10.3%。食安问题涉及质量口感、卫生安全和管理安全问题等多个方面,古茗因为食品安全问题多次陷入负面舆论。
基于较低的准入门槛,当加盟和扩张的速度跟不上企业内部的监管、管理水平和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时,品牌加盟商比较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一旦出现负面舆论,损害的将是整个品牌的声誉和消费者的信任度。品牌需要提高内部的管理水平,完善监察制度,保证加盟门店的食品安全和出品质量,同加盟门店共同进步。
同时,过度依赖加盟模式可能导致品牌对市场的掌控能力被逐渐削弱,当大的加盟商客户集体闭店或转向其他盈利更好的品牌,这将对品牌稳定的营收能力、扩张计划造成巨大挑战。
总的来说,蜜雪冰城和古茗都依靠加盟模式在下沉市场“跑马圈地”,实现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目前现制饮品的市场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蜜雪已经将目光投向了广阔的东南亚的现制饮品市场,希望在东南亚各国通过实现进一步的扩张。通过平价策略打开市场的蜜雪,已经站在了中国饮料企业的第五位,今后面对的对手或许将是别的饮料品牌,比如可口可乐中国和农夫山泉。
古茗的对手则还是国内的中端现制饮品品牌,古茗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例如实行降价策略的喜茶也加入混战,还有这两年快速扩张的霸王茶姬等新锐品牌的冲击,沪上阿姨、茶百道等品牌也也传出IPO消息。目前,古茗在19个省市还未布局,确实存在着不小的增长空间。
至于古茗能否带着资本的青睐,继续在二线至四线城市获得消费者的认可,那就会是另一个故事了。